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浙江模式”
    □ 沈满洪 谢慧明 王晋 等
    治理研究    2015, 31 (4): 45-52.  
    摘要2467)      PDF (1107KB)(687)    收藏
    浙江省是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浙江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经历了从“自下而上”探索到“自上而下”推动的演变、从省内区内补偿到省际区际补偿的扩展、从小额补偿到大额补偿的提升。浙江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十年探索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实践表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提高补偿标准并确立补偿依据、完善政府补偿和探索市场补偿、推动上位法建设和完善地方性法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
    陈丽君, 郁建兴, 徐铱娜
    治理研究    2021, 37 (4): 5-16.  
    摘要2253)   HTML948)    PDF (1079KB)(1137)    收藏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对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在总结认知分歧和借鉴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为逻辑起点,精准识别影响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因素,确定以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作为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三大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并基于当前中国各地推进共同富裕实践,开发了二级和三级指标。同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关联度,形成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81项三级指标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这一指数模型有助于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各地共同富裕建设进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事业探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省部级高官腐败的现状及其防治策略
    杨兴坤
    治理研究    2013, 29 (2): 20-29.  
    摘要3356)      PDF (1281KB)(598)    收藏
    当前,我国反腐败的形势严峻,如何防治腐败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近年来查处的136位省部级高官的研究样本,发现省部级高官腐败呈现权钱交易,金钱化;权色交易,糜烂化;拉帮结派,群体化;以权谋私,家族化;蓄谋外逃,国际化;负隅顽抗,涉黑化等特点。省部级高官腐败的负面影响在于:践踏了政治民主生活,挑战和亵渎法律的崇高权威;辜负了党和国家培养,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降低党和政府威信与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发现省部级高官腐败的原因在于:体制方面的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被异化扭曲、思想被腐蚀侵蚀、打击威慑不够。研究结论认为,预防和治理省部级高官腐败应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健全和完善反腐败的制度基础、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4. 新加坡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胡税根 杨竞楠
    治理研究    2019, 35 (6): 53-59.  
    摘要7984)      PDF (5473KB)(759)    收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数字政府建设先后经历了信息技术普及、国家科技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智慧国建设计划四个阶段。目前,新加坡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出台数字政府领域的政策法规、建立信息化特派员数字政府管理运行制度、开发方便快捷的数字政务服务项目、推动政府大数据的开放与管理、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助力城市数字化建设、重视公民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以及打造公民参政议政的网络数字平台等措施。新加坡数字政府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构建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完备的数字政府管理机制,注重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政府透明度的提升,提高政府网络政务的服务质量以及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底层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省级政府的自主性与治理改革——以浙江省自主性变革为例
    朱成燕
    治理研究    2016, 32 (1): 74-80.  
    摘要2480)      PDF (1110KB)(433)    收藏
    在我国以“发展与稳定”为目标导向的治理改革中,整体性的改革往往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而让省一级的中层政府先行,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来推动治理改革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特殊经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制度框架下,省级政府发挥自主性的基础是中央的纵向授权,其动力在于相对独立的利益结构和中央分殊化的责任目标。受历史传统、效用目标和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省级政府的自主性行为在不同省份、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个性化的差异,从而塑造了不同的地方治理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张冉, 楼鑫鑫
    治理研究    2021, 37 (1): 47-58.  
    摘要960)   HTML5)    PDF (6331KB)(665)    收藏

    行业协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研究获得了学界的重点关注。基于CiteSpace软件以及近三十年文献计量,从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随着行业协会改革的深入,研究成果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高校是研究主体,但机构和作者间合作不足;组织运作与发展、国家-社会关系、经济法学、农业行业协会是其四大研究热点;研究路径分为三个主题各异的阶段,由基础性研究向成熟稳定化和专业化研究转变;基于脱钩背景的协会-党政关系、国家治理体系中作用及基于内部效率逻辑的组织建设等主题将成为我国行业协会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美国网络内容监管与治理的政策体系
    刘恩东
    治理研究    2019, 35 (3): 102-111.  
    摘要1807)      PDF (3097KB)(738)    收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监管和治理的国家。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中,美国政府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成熟、完善、有效的网络内容监管与规制体系。美国网络内容监管与治理的政策理念、主要标准、组织机制、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技术监管与治理及实现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六个方面,阐释了美国互联网内容监管和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中国网络内容监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国育龄妇女起点年龄的法律分析
    柯文俊
    治理研究    2020, 36 (5): 123-128.  
    摘要1485)      PDF (4500KB)(498)    收藏
    人类的生育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于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不能仅从女性的自然生理条件孤立地看待,还应考虑生育的社会属性,并结合国家的生育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考察。将15岁作为育龄妇女的起点年龄,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生育政策不一致,有损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利于女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应加以调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
    孟天广
    治理研究    2021, 37 (1): 5-14.  
    摘要1570)   HTML913)    PDF (611KB)(1187)    收藏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以数据驱动和数字治理为核心特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议题。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推广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驱动力,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以获取、共享和分析数据为基础,以面向、基于和经由数据的治理为机制,重构着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作为数字时代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政府旨在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协同社会主体,通过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塑治理结构、优化政府职能、革新治理理念,以同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总之,政府数字化转型不仅促使数字技术嵌入政府科层制以推进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重塑和服务方式变革,还构建着新型政府-社会关系、政府-市场关系,以支撑数字社会建构及数字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
    陈希颜, 陈立旭
    治理研究    2022, 38 (6): 23-30.  
    摘要2428)   HTML70)    PDF (1196KB)(474)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当然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共同内涵。虽然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但实现现代化路径则是多样的,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并非人类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国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发、并联、人口规模巨大等独特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注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探索
    邹永华, 陈紫微
    治理研究    2021, 37 (3): 95-103.  
    摘要1292)   HTML165)    PDF (1057KB)(692)    收藏

    未来社区的出现和成长符合社会发展的演进趋势,有其相应的理论渊源。2019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试点建设工作。未来社区作为“新浙江现象”中的一项重要探索,承担着为中国改革再探路的重要使命。目前关于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未得到充分关注,出现了“实践远远走在理论前面”的现象。浙江省未来社区的实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迫切需要总结相关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实践,以弥合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邻里效应、新城市主义、社群主义、城市更新等理论可以分别解释未来社区的“邻里性”“社会性”“战略性”“生态性”“自治性”“服务性”“更新性”和“人本性”这八大特性。因此,这些理论也可以进一步指导未来社区的建设,以更好地实现其“满足广大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朱旭峰, 赵静
    治理研究    2021, 37 (1): 90-97.  
    摘要1137)   HTML217)    PDF (6331KB)(837)    收藏

    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带来国家社会治理关系的转变,也为智库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了新契机。为适应社交媒体的崛起所改变的政治生态,全球智库正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以多种方式在网络公共空间发挥影响力。中国智库在利用社交媒体后发生了潜在变化,具体包括在智库层面上促进智库发展和社会功能发挥,在行业层面上推动各类智库走向多元化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实现政策市场繁荣和决策优化三方面。社交媒体时代智库自身发展、智库政策参与和政府决策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智库在有效结合社交媒体特征,定位发展战略,提升机构影响力方面有待持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论权力腐败的多维本质、显著特征及其成因
    王世谊
    治理研究    2014, 30 (6): 81-91.  
    摘要2909)      PDF (1115KB)(405)    收藏
    腐败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具有一些共有的规律和新的特点。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政治、伦理、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维本质,权力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有其显著特征和严重危害性,权力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基本经验
    唐皇凤, 杨洁
    治理研究    2021, 37 (4): 28-37.  
    摘要2069)   HTML30)    PDF (1061KB)(552)    收藏

    作为纪检监察体制的核心环节,领导体制在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从根本上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积极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汲取历史智慧,始终立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表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的根本政治原则,持续强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垂直领导是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演变的基本方向,健全派驻领导体制是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是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既是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也是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方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政治、行政与民政: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政”框架建构
    唐亚林
    治理研究    2021, 37 (3): 49-64.  
    摘要1278)   HTML14)    PDF (1163KB)(538)    收藏

    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需要立基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系统均衡高质量地推进各领域的一体化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民、国家、政府、政党间关系结构基础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框架所内蕴的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五位一体”的内容体系与治理体系的双重建构过程,展现了“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的生成过程,比较分析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到的人民与国家(政府)和政党关系、政党与国家关系以及政党和政府关系三大核心关系的“性质差异”,探讨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政”框架建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点端赖于“过上好日子”的实际需求建构,其内容体系涵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多元主体“政治一体化”建构、“党政合理分工,整体高效协作”的行为主体“治理一体化”建构以及“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利益主体“利益一体化”建构三个有机方面,由此创建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行政民政“三政”理论框架,并对包括“政治引领行政”“行政提升绩效”“民政保障福祉”“组织起来发挥合力”在内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机制体系进行了展望,从而为构建合力发展导向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范式提供理论资源基础与实践绩效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的挑战
    杨延超
    治理研究    2018, 34 (5): 120-128.  
    摘要1921)      PDF (2964KB)(313)    收藏
    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走近我们的生活,一时间关于创作、艺术、发明、算法、大数据等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概念全面冲击着知识产权制度。机器人参与创作能否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该问题一直困扰法学界,有必要设立特殊人格制度。人工智能创作物也在挑战现有作品“独创性”概念,有必要做出重新诠释。机器人本身又涉及到算法和大数据,既有知识产权保护难以提供有效救济,也需求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我们对传统知识产权哲学的认知。无论系基于产业发展之需要,还是基于法律“人文”关怀,都有必要全面反思既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重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实现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基于需求—回应的中国社会稳定性分析
    燕继荣
    治理研究    2023, 39 (2): 4-19.  
    摘要284)   HTML333)    PDF (1653KB)(243)    收藏

    一般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难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然而,中国的经验显示,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可以并行不悖,互相促进。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基本事实和长期趋势为背景,以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解析中国社会长期稳定何以可能。文章认为,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改革对于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具有重要贡献:一方面化解了社会矛盾,消减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倒逼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回应性。中国的实践表明,一种基于需求-回应框架的社会稳定性分析模型是富有解释力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移风易俗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以河南省N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为中心的考察
    郝海波
    治理研究    2021, 37 (2): 92-101.  
    摘要779)   HTML10)    PDF (1215KB)(434)    收藏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以礼制和伦理为联结机制的乡村社会共同体已趋于解体,乡村治理的内生机制严重不足,社会秩序塑构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农村高额彩礼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乡村社会秩序失范的一个缩影。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更是促进乡村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重要推动力量。论文以河南省N县农村高额彩礼治理实践为考察中心,依据新制度经济学下路径依赖理论的解释模型,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农村高额彩礼演进过程中认知锁定的生成机制,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认知锁定的突破路径,以期对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秩序有所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离岸制衡战略:理论涵义及其实践
    孔小惠
    治理研究    2009, 25 (6): 71-77.  
    摘要2826)      PDF (2960KB)(260)    收藏
    冷战后,出于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新兴大国崛起及亚太地区地缘环境变化等现实因素,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推行的是一些现实主义学派学者力推的“离岸制衡”战略。离岸制衡战略具有理论假定、政策内涵、战略优势和操作方式等丰富的理论涵义。在离岸制衡战略指导下,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采用联盟政策。美日同盟作为美国亚太联盟的核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2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李宏伟;薄凡
    治理研究    2020, 36 (4): 34-42.  
    摘要1241)      PDF (4009KB)(294)    收藏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生态产品的形成机理和价值特性,区分了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其次,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探究了生态产品的供给方式;进而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各环节上,探讨了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性诉求,认为生态产品市场价值依赖于市场交易手段实现,生态产品非市场价值则通过附着在物质产品之上或生态补偿手段实现;在此基础上,从产权管理、价值核算、生态产业化运营和资本化运作、多元化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和制度保障。最后,针对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障碍,以丽水生态补偿和南平生态银行为例,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改进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负激励: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的反思
    高小平, 刘一弘, 高可清
    治理研究    2021, 37 (6): 77-87.  
    摘要1564)   HTML556)    PDF (1081KB)(645)    收藏

    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估科学性不强、评估结论失准、评估效果欠佳等现象,与该评估所具有的负激励属性分不开。评估负激励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需要有条件地加以运用。对社会风险评估负激励的功能再造要将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标准按照绩效评估中的平衡记分卡思维方式进行重塑,同时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将防控风险、预防危机纳入评估体系,把某些负激励指标转化为正激励指标,发挥多种评估方法的叠加性制度优势,提高社会风险评估的综合化程度和精准化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
    刘明
    治理研究    2004, 20 (3): 79-82.  
    摘要2300)      PDF (1689KB)(260)    收藏
    怀特海的实践体现了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完美统一。他关于智慧重于知识、自由与纪律兼顾、文学—科学—技术三者并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适当分工前提下相互渗透的人本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急功近利、智育至上的教育取向仍是有价值的清醒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3. 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数的实证研究
    崔凤军, 徐宁宁, 陈旭峰
    治理研究    2022, 38 (5): 93-101.  
    摘要179)   HTML10)    PDF (1237KB)(268)    收藏

    科学评价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改革以来的运行成效,对于全面了解和评价文旅融合发展质量至关重要。构建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数是评价工作的前提。通过事前的文旅机构改革达成度评价、事中的文旅融合过程评价、事后的文旅融合结果评价三个维度,构建完整的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数据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运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指标体系能够对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很好的比较和评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新加坡政治改革———基于合法性三重意蕴的分析
    吕元礼 谷志军
    治理研究    2016, 32 (3): 21-27.  
    摘要2398)      PDF (588KB)(295)    收藏
    为了满足民众的新期求和加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新加坡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政治改革,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缩小集选区规模、减少六人集选区数目和增加单选区数目的改革,使改革后的制度能够更为公平对待所有参加选举的政党,以增进政治制度的正当性;(2)通过增加非选区议员人数、把官委议员制度确定为永久性制度的改革,使改革后的制度更能让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以增强政治制度的认受性;(3)通过设立冷静日的改革,以及对于不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坚持,使改革后的制度更能够选出一个强而有力及效率高超的政府去治理国家,以增加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规划中国、制度中国与真实中国:发展与治理的政治逻辑
    张树平
    治理研究    2022, 38 (3): 45-58.  
    摘要305)   HTML148)    PDF (1048KB)(362)    收藏

    中国政治的古今之变提出了现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发展与治理两大主题;由发展主题衍生出国家的规划体系建设,由治理主题衍生出国家的制度体系建设,构成现代国家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围绕着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相续形成了“向解放寻求现代”“向发展寻求解放”“向治理寻求发展”的政治逻辑,并由此生成不同的政治形态。这些不同的政治形态深刻规定着国家规划与国家制度建设两大战略的实施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从“全能型计划”到“中心规划”再到“全面规划”,从“立国制度”建设到“关联制度”建设再到“全面制度”建设,“规划中国”与“制度中国”的交汇与合流内在地衍生出“真实中国”建构问题。在通往未来之路上,“向治理寻求发展”政治逻辑所孕育的“向(人民)民主寻求治理”的政治逻辑,将引领“规划中国”“制度中国”和“真实中国”建构及其互动格局,并由此真正实现中国现代国家治理在发展基础上对传统国家治理形态和治理困境的完全超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创新-理念”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为例
    吴建南, 陈子韬, 李哲, 张阿城
    治理研究    2021, 37 (6): 99-111.  
    摘要1621)   HTML561)    PDF (1964KB)(662)    收藏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以“新技术体系”“新政府体系”“新治理模式”三个要素为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公共部门创新的理论视角,形成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理念”框架。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情境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具有渐进调适的特征,在创新维度上逐渐实现技术向度、组织向度、社会向度的组合,在理念维度上逐步叠加运行向度、服务向度、参与向度。面向“数字中国”建设,建议进一步重视渐进调适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序规划长期发展,强化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理念支撑、科学布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风险挑战与路径选择
    朱信凯, 龚斌磊
    治理研究    2022, 38 (3): 13-23.  
    摘要726)   HTML227)    PDF (1812KB)(358)    收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投资效率以及能源供需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中国需要用相比于西方更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因而面临着技术、经济、社会等层面的更大挑战。在实现“双碳”过程中,需要面对经济、金融、社会等一系列风险,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节能降碳”这对关系,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通过构建“1+N”政策体系、发展“双碳”产业、建立健全“双碳”投资市场、加大“双碳”技术研发、协同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双碳”治理等多重渠道确保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研究
    林伯强, 占妍泓, 孙传旺
    治理研究    2022, 38 (3): 24-34.  
    摘要321)   HTML216)    PDF (1020KB)(372)    收藏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绿色发展的长期需要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系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理论内涵。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是立足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同时兼顾能源低碳产业链深度融合、能源产销空间均衡、能源技术耦合发展、能源市场相互联动与政策体系协调保障的全新发展方式。面对现阶段我国在推动能源供需双侧协同转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挑战,未来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关系需要由“被动式”协同向“主动式”协同、“弱”协同向“强”协同以及“静态”协同向“动态”协同演进,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配需求”的双向驱动方式。能源系统的深度调整不仅要在量上解决能源供需错配问题,更要在产业、空间、技术、市场、制度等结构体系上推动能源供需双侧深度耦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与公民德性的重申
    周萍
    治理研究    2014, 30 (2): 40-47.  
    摘要2720)      PDF (1073KB)(259)    收藏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创造性、展示性、沟通性三种价值取向,包含前提、过程与结果这三大功能构成,而自主、自制、理性、协商、信任、负责与宽容这些公民德性则贯穿于行动的三大功能构成始终。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极力强调公民德性对治疗现代社会弊病的重大意义,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
    郭晔
    治理研究    2022, 38 (3): 89-100.  
    摘要1883)   HTML188)    PDF (1025KB)(509)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道出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式。从这一理论范式的思维视窗、理解系统和科学方法出发,不难看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宏观样态,包括“管控-管理-治理”的社会治理转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一轴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呈现出以建设“美好社会”为总目标、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总抓手、以“法治”为轨道、以“数字科技”为动能、普惠中国且辐射全球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许耀桐
    治理研究    2018, 34 (4): 31-39.  
    摘要2044)      PDF (4372KB)(201)    收藏
    古希腊哲人以敏锐的眼光关注到城邦治理的重大问题,阐述了城邦国家要把公共事务治理好,必须树立至善理念才能达到良善治理;城邦治理要有利于和造福于公民,不可缺少优良的政体,应以优良政体实现和谐治理;应以遵从和依靠法律规制实行法治治理,以推进政治改革实现民主治理。古希腊哲人对城邦的“良善治理、和谐治理、法治治理、民主治理”的认知,构成国家治理的四大规律,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垃圾分类:行动困境、治理逻辑与政策路径
    杨雪锋 王淼峰 胡群
    治理研究    2019, 35 (6): 108-114.  
    摘要7853)      PDF (5473KB)(543)    收藏
    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问题。从我国的垃圾分类历史进程角度出发,分析垃圾治理难题产生的社会、经济及体制原因,考察当前我国各地实行垃圾分类政策的不同模式,剖析垃圾分类存在的三大行动困境及系统性失灵,在对垃圾属性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垃圾治理的制度-经济-技术叠加逻辑,基于系统思维推动垃圾管理向垃圾治理转变,构建现代化垃圾治理政策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中国新《食品安全法》中的自我规制
    王 旭
    治理研究    2016, 32 (1): 115-121.  
    摘要2385)      PDF (1088KB)(209)    收藏
    食品安全法领域的自我规制手段具有弥补政府监管专业性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重大作用,同时在类型上也发展出以标准与认证、流程监管、与第三方签订合同为代表的形态。中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自我规制的基本思路,并确立了三种具体类型,有着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鲜明特征。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自我规制也会面临民主正当性不足和政府不作为的潜在风险,需要我们在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时候予以有效应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全球碳中和趋势下的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的路径选择
    方恺, 席继轩, 李程琳
    治理研究    2022, 38 (3): 35-44.  
    摘要305)   HTML151)    PDF (1240KB)(321)    收藏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积极成效,但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碳排放增长迅速、碳泄漏形势严峻、碳达峰挑战各异和碳中和任重道远等现实挑战,气候变化正日益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碳中和视角出发,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低碳合作;在“一带一路”层面推动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在全球层面提出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生成路径、类型特质与实践反思——基于56个案例的QCA定性比较研究
    周进萍, 周沛
    治理研究    2022, 38 (6): 93-104.  
    摘要259)   HTML9)    PDF (1293KB)(237)    收藏

    城市社区作为日常生活载体和基础治理单元具有重要价值,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厘清社区治理共同体基本内涵和“纽带-关系-规范”理论框架基础上,通过56个城市社区治理案例的QCA定性比较分析,探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生成路径。研究发现,在“党政推力”和“制度保障”下,部分社区在特定场景下生成了以“共治平台”和“社区自组织”为特征的内生型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利益引导”和“专业支撑”为特征的孵化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和以“场景紧急性”为特征的应激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当前,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要增强社区治理动力内生性、结构互嵌性和制度有效性,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治理场景采取差异化策略,在纽带凝聚、关系联结和规范保障中逐步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探索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的角色:从合作生产到合作治理
    程远 毕荟蓉 翁士洪
    治理研究    2019, 35 (4): 115-128.  
    摘要1838)      PDF (3435KB)(222)    收藏
    通过使用美国大城市中非营利组织在公园支出的独特数据集,调查了非营利组织参与合作治理或公共服务规划和设计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当非营利组织成立时间更短、规模更大,在资源更丰富、更稳定的社区中运作时,它们更有可能参与合作治理。此外,非营利组织参与合作治理的可能性与社会资本水平和政府供给相应公共服务的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指出了一种政府-非营利合作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超越了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由于政府公务人员在维持所需的公共服务水平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这些调查结果对促进公民参与和通过跨部门来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制度逻辑
    孙少石
    治理研究    2020, 36 (1): 100-113.  
    摘要1543)      PDF (7949KB)(256)    收藏
    在互联网的改造下,传统犯罪出现了向网络迁移的趋势,电信网络诈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犯罪,成为新的社会治理难题。长期以来,诈骗犯在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实现大规模协作,而各地的公安或政府却受制于“以块为主”的体制,只能立足于属地独自为战,这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反而内耗不断。从全局层面统合资源以缓和这一矛盾,成为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思路,协同治理应运而生。中央布局、系统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提供了打击、治理网络犯罪的中国经验,从中可以透视国家自我调整以适应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模式:基于公私合作视角的对比研究
    郑跃平, 杨学敏, 甘泉, 刘佳怡
    治理研究    2021, 37 (4): 38-50.  
    摘要1261)   HTML168)    PDF (1687KB)(558)    收藏

    近几年来,各地政府纷纷与企业开展公私合作,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来改善政务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推动政府“整体智治”。这些探索赋予了“数字政府”新的内涵,而不同地方政府在建设数字政府过程中也选择了差异化的思路和模式。为更好地理解这些建设模式,从公私合作视角出发,选取数字政府建设10个代表性省份和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依赖理论和平台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将这些代表性省份和城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划分为三类模式:平台垄断模式、服务交付模式和内部管理模式。在中央鼓励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并赋予其自主性来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各地方政府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依赖程度成为影响其数字政府建设模式选择的核心因素,也使得数字政府建设多元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呈现出显著分化,集中体现在决策权、正式与非正式规制权和所有权等三个维度的权力分配差异,由此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数字政府建设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调适的趋势与基础
    郭苏建, 钟时
    治理研究    2021, 37 (5): 70-78.  
    摘要1059)   HTML148)    PDF (1203KB)(374)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巡视制度做出了大量调适和优化,使其焕发生机并成为当前我国执政党内部最为重要的反腐监察手段。政党适应性为理解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制度进行有效调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总体上看,党中央对巡视制度的多次调适使其在制度设计、制度运行和制度成效上朝向精细化、规范化、强势化的趋势发展。得益于强大的适应性,中国共产党对环境变化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对党内意志和行动具有凝聚和引导能力,对既有资源具有整合和调配能力,这些都为巡视制度的调适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资产为本”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创新——以S社区建设为例
    朱亚鹏, 李斯旸
    治理研究    2022, 38 (2): 85-97.  
    摘要883)   HTML80)    PDF (1210KB)(367)    收藏

    “资产为本”的社区建设是当前城市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社区建设实践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属性和基层党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国“资产为本”的社区建设路径呈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论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以“资产为本”的方式推动社区建设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资产为本”的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发挥社区政治资产的作用,通过认同机制、嵌入机制、赋权机制和育导机制激发和带动社区其他优势资产参与社区融合发展。论文对推动中国“资产为本”社区建设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以及运用资产建设路径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