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15
    本刊特稿·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基于需求—回应的中国社会稳定性分析
    燕继荣
    2023, 39(2):  4-19. 
    摘要 ( 347 )   HTML ( 336)   PDF (1653KB) ( 3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般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难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然而,中国的经验显示,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可以并行不悖,互相促进。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基本事实和长期趋势为背景,以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解析中国社会长期稳定何以可能。文章认为,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改革对于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具有重要贡献:一方面化解了社会矛盾,消减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倒逼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回应性。中国的实践表明,一种基于需求-回应框架的社会稳定性分析模型是富有解释力的。

    基层治理中的群团组织:组织社会的嵌入型桥接
    褚松燕
    2023, 39(2):  20-32. 
    摘要 ( 284 )   HTML ( 27)   PDF (1029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是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基层治理是检验和落实群团改革的基本场域。群团组织在近八年的改革中显化了其基层治理主体的存在,以社会服务和社区融入激活基层既有公共空间,以资源下沉和要素嵌入织密与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以扁平化和共享化互联网思维撑开基层治理思想引领节点,增强了基层治理的韧性和开放性协同。虽然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呈现出观念上“机关化”倾向、行为上缺少全系统战略规划、能力上缺少专业化和常态化群众工作素养等路径依赖的改革惰性,但既有实践展示了群团组织以嵌入型桥接来组织社会的理论价值,即群团在把自身牢固嵌入社会的过程中创新社会资本增强机制,探索实现其双重属性的动态均衡区间,正变革为有效组织社会的能动性能促性活力组织,由此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韧性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活性。

    “服务激活社会”——五社联动驱动社会建设的运行模式
    徐家良, 成丽姣
    2023, 39(2):  33-45. 
    摘要 ( 207 )   HTML ( 16)   PDF (1260KB) ( 2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形成了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两派学术分野,这些理论能揭示传统的社会建设权力生产逻辑,但却不能为新时代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协商民主为独特优势的社会建设提供新方向。多地五社联动的实践发展路径表明,兼具活力与秩序的社区具有共性特征,即在党组织引领下,经由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购导入社会组织,联动专业社工、社会资源等多元要素入驻,激发社区内生活力的同时保障秩序,最终实现运行模式上的“殊途同归”。区别于国家中心主义视角下以限制和配合为特征的社会建设逻辑,服务激活社会强调党和政府尊重社会运作的客观规律,综合运用服务项目购买、社会组织培育、法治约束、价值激励等多种方式,实现在有序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的建设目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新格局。服务激活社会,这一五社联动驱动社会建设的运行模式,为当前党、政府、社会等主体复杂交织的社会建设格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富裕专题
    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
    2023, 39(2):  46-66. 
    摘要 ( 240 )   HTML ( 18)   PDF (1067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本期刊发一组笔谈纵论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省域先行探索的实践路径等重大热点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改进权利和机会的配置来实现能力的大体平等;浙江民营企业家队伍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宝贵资源和担当者,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省域现代化先行,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一般规律,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普遍性内容;中国式现代化将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话语创新,对于人类现代化具有普遍性启发;中国式现代化应该被视作不断丰富的现代化概念的新类型,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耦合,是人类现代化一种新的普遍性。以期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和进一步的讨论。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逻辑与价值意蕴
    许光, 王笑妍
    2023, 39(2):  67-79. 
    摘要 ( 134 )   HTML ( 7)   PDF (1031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围绕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深刻、观点深邃的科学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要素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追求的实践逻辑三者的辩证统一。通过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与战略目标、推进原则与实施举措、重点任务与制度安排三者有机结合,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有效回应了新时代有关共同富裕的理论争议,厘清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慈善信托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与机制
    童志锋, 严米平
    2023, 39(2):  80-93. 
    摘要 ( 211 )   HTML ( 21)   PDF (1168KB) ( 1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善信托是第三次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财产独立性、形式灵活、保值增值等独特优点。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慈善信托虽然有助于贫困问题的解决、收入差距的缩小、社会治理的提升等,但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发展出现疲软、地区发展不均衡、受托结构不合理、信托目的过于集中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慈善法》修订的契机,建立完善慈善信托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主要包括:一是要加速破解慈善信托的政策瓶颈,促进慈善信托快速发展;二是积极探索信托新模式,加快慈善信托生态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拓展慈善信托目的的范围。

    国家治理
    在“关注”与“应付”之间:注意力分配视角下的基层政府回应逻辑
    马雪松, 肖传龙
    2023, 39(2):  94-108. 
    摘要 ( 155 )   HTML ( 12)   PDF (1143KB) ( 4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应性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属性,解析政府回应的运作逻辑是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增进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回应行为经常处于“关注”与“应付”之间,注意力分配视角对此提供了有力解释。基层政府遵循权威、利益、避责相结合的注意力分配逻辑,并与上级注意力、官员注意力、媒体注意力、群众注意力交织互动,由此形成注意力分配互塑机制。在此逻辑与机制的作用下,基层政府呈现了特征鲜明且治理效果各异的四种回应模式,即运动型回应、应对型回应、自主型回应、常规型回应。基层政府应以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回应基准,合理运用注意力分配的逻辑与机制,更加注重回应强度的权责一致、回应内容的匹配有效、回应速度的及时合理。

    “八八战略”二十年:浙江现象与经验
    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理与实践逻辑
    史新杰, 崔柳, 傅昌銮
    2023, 39(2):  109-123. 
    摘要 ( 323 )   HTML ( 16)   PDF (1858KB) ( 3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农村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多个经典理论,构建了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数字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据此提出三大优化路径:强化顶层设计,破除数字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立足地方特色,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促进要素流动,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加强公共服务普惠性和包容性。

    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
    数字平台驱动下的群众监督与政府回应——以A省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为例
    王锐, 倪星
    2023, 39(2):  124-138. 
    摘要 ( 173 )   HTML ( 15)   PDF (1723KB) ( 3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赋能的理念推动了数字政府转型,依托数字平台的政民互动逐渐成为政治沟通与对话的主要场域。以系统理论为视角,借助结构主题模型(STM),对A省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20660条投诉举报信息及政府回应内容进行分析,系统研究数字平台对政民互动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在技术层面,数字平台依靠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以及数据处理,为群众监督的便捷性和政府回应的有效性提供了变革契机;在管理层面,以平台为枢纽的归口管理,确保了政府回应内容和方式根据不同的投诉类别进行动态调整;在制度层面,全过程监督模式与政民互动深度融合,推动且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利。通过对大规模非结构化文本的处理,为理解群众监督与政府回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法与治理
    元宇宙中数字财产权的制度建构——以若干NFT科学实验为基础
    杨延超
    2023, 39(2):  139-156. 
    摘要 ( 171 )   HTML ( 7)   PDF (1070KB) ( 2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宇宙正在催生人类社会呈现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存的二元社会格局。元宇宙也催生了虚拟社会中大量虚拟物的产生,虚拟物可以被实际使用,其呈现出虚拟性、智能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区别于现实社会中的财产权制度,NFT催生了虚拟物的稀缺性和可交易性,也催生了虚拟物新型财产权形态。虚拟物的所有权区别于既有的财产权概念。与既有的虚拟财产相比较,虚拟物则是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架构,实现了用户对于虚拟物的直接、绝对支配。与知识产权中的作品相比较,虚拟物所有权概念追求对元宇宙中特定虚拟物的保护。为此,有必要独立设计虚拟物所有权内容,包括铸币权、密钥控制权、使用权、移转权、永久收益权、销毁权等权利内容。虚拟物所有权实现了所有权制度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延伸和跨越,同时,它也实现了传统所有权制度的创新与突破。用户基于区块链的密钥机制实现对虚拟物的确权和交易;同时基于去中心化的信用建构,元宇宙中虚拟物侵权救济制度同样也呈现特殊性:区别于现实社会中的占有推定效力,虚拟物则奉行占有确定效力,并据此形成权利救济制度建构。与此同时,在制度建构中还需要处理好元宇宙中虚拟物所有权与其知识产权的关系:既要明确虚拟物所有权与知识产权相互独立原则;又要探究二者的互动关系。当下,对于元宇宙虚拟物财产权的制度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相关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入。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