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深化路向
    代玉启, 于小淳
    2023, 39(4):  4-16. 
    摘要 ( 265 )   HTML ( 11)   PDF (1194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任务新变化和时代发展新要求,先后六次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注重对象范围的全面性与要求的针对性、调研的广泛性与督导的层次性、学习材料的系统化与媒介宣传的时代化、教育的连贯性与问题的导向性,形成了注重理论武装、锤炼政治品格、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基本经验。面向未来,党内集中教育要坚持守正创新,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锚定时代发展主题,依托技术创新发展,因应教育对象变化,以大党独有优势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
    2023, 39(4):  17-33. 
    摘要 ( 88 )   HTML ( 17)   PDF (1062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总体战略指导与知识框架。创新经验最为丰富的基层社会治理,蕴涵着更多的理论增长和创新的空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组笔谈聚焦于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些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议题,分别从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平台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人的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村庄基础等维度展开讨论。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众多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大多都昙花一现,但是有的也在持续、深化和扩散,探究蕴涵其中的内在逻辑仍然是重点议题;其二,就如何看待和治理平台经济而言,亟需摆脱旧的治理观念与知识范式,要充分挖掘数字经济增益社会的新价值,才能更好地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提供建设性政策;其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社会治理应当把“着力点”放在何处,已有的社会治理实践已经作出了有效的回应,即社会治理不仅要“处事”,更要“育人”,切实承担起促进“人的转型”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四,如何看待或想象未来中国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总体格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未来的村庄社区:封闭?还是开放?对此不同的态度与选择,将对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以期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和进一步的讨论。

    执政党治理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系统建构与集成创新
    过勇, 张鹏
    2023, 39(4):  34-47. 
    摘要 ( 104 )   HTML ( 9)   PDF (1228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中监督权力运行所塑造的核心基石和经验凝练,为进一步的制度集成创新储备了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组织和制度基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核心引擎”“运行动力”“支撑载体”四个集成环节衔接贯通、相互统一,形成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通过“统筹谋划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协调贯通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战略性举措的紧密配合、优化实施,将制度集成创新优势不断转化为整体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助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未来路向:推动监督体系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明晰监督主体权责界限、搭建数字化协作平台以推动形成监督网络、强化对监督权的监督、加强对社会领域腐败的监督覆盖。

    干部容错机制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成为杰
    2023, 39(4):  48-60. 
    摘要 ( 176 )   HTML ( 8)   PDF (1040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部容错机制建构具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当前干部容错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包括:干部管理制度的两大价值指引——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关系尚未理顺,造成容错机制落实难;相关制度主体存在强大的行动惯性,主动性不够,造成容错机制启动难;机制本身程序内容科学性不强,造成容错机制运转不畅;部分容错案例结论公信力不足,削减了容错机制的权威性;制度效能显现不平衡,尚难满足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干部容错机制的优化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容错机制系统化;明确容错机制架构,突出“一把手”主体责任;以党内民主方式推进容错公开,增强容错透明度和公信力;容错和纠错一体推进,实现容纠并举、协同试错;坚持依规容错,提升容错机制法治化水平。

    社会治理
    关系-动机: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形成机理研究
    姜晓萍, 康传彬
    2023, 39(4):  61-74. 
    摘要 ( 110 )   HTML ( 12)   PDF (1168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更是衡量共同富裕的关键尺度。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着准入条件的不当限制、服务使用的隐性分殊、供需关系的双向失配等可及性障碍,其形成机理可用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关系-动机”框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城市政府在压力承载和绩效考量的复合作用下采取策略性妥协,致使供给端的回应力弱化;农民工在斥力感知和底线持存的复合作用下采取消极性适应,致使需求端的表达力弱化;供给端约束与需求端约束双向催化,共同形塑了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这迫切需要从增强供给端回应力和需求端表达力入手,深化物质资源流和问题信息流的互通互促,以突破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公平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成果。

    非正常迁移儿童救助保护服务的政策演进与实践逻辑
    封铁英, 齐心竹, 黑晓燕
    2023, 39(4):  75-92. 
    摘要 ( 62 )   HTML ( 4)   PDF (2117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非正常迁移儿童救助保护服务是促进儿童福利事业全面深化、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的重要现实任务。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借助NVivo 12软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2项中央层面政策文件进行词频分析,采用扎根理论法对42个宝贝回家寻子网案例进行三级编码,总结政策演变规律及价值取向,分析实践情境脉络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非正常迁移儿童救助保护服务的政策取向与实践逻辑具有一致性,政策在嵌入式萌芽、专门化发展与稳步式推进的三阶段演进中,表现出“全周期关注、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取向,实践在其引导下形成了“预防、救助、再社会化全阶段覆盖,立法部门、公安机关、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合作联动”的行动逻辑。政府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落地实践协同、整合多主体资源、重视预防与再社会化环节等途径提高非正常迁移儿童救助保护服务水平与效率。

    “八八战略”二十年:浙江现象与经验
    “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制度逻辑、实践探索与规范路径
    金晓伟
    2023, 39(4):  93-107. 
    摘要 ( 73 )   HTML ( 5)   PDF (1060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基于行政执法权力集中和重心下移双重逻辑的“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已经成为各地改革探索的关键一环。基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结构性交汇,“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制度逻辑对应了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政策演进与独特脉络。浙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实践表明,“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逐步实现需要妥善解决“形”“权”“人”“能”四大改革问题。随着“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实践展开,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一条科学合理的规范路径,借助新《行政处罚法》第24条的实施、释义和相关评估,逐一厘定乡镇(街道)执法权配置的基本条件、决定主体(程序)和事项标准。

    公共服务合作供给中的公共性与效率平衡机制——以N市Y区公益转贷中心为研究对象
    滕红燕, 朱心怡
    2023, 39(4):  108-124. 
    摘要 ( 42 )   HTML ( 5)   PDF (1829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中应如何平衡公共性与效率?已有研究探讨了合作供给中可能影响公共性或效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但尚未充分考量公共性与效率的平衡机制及实现路径。在合作供给中平衡公共性与效率,应将公共性置于主导地位,对效率的提升以不影响公共性为前提;同时,政府行政权力对公共性的治理应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以保证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N市Y区公益转贷中心的案例表明,政府可通过构建合作共识、建立问责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方式,在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层面实现对公共性的治理和保持,从而减少行政权力在执行和操作层面上的过度介入,以避免影响合作供给的效率;同时,将合作方的营利行为限定在合作的执行和操作层面上,既可运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合作供给的效率,亦可防止合作方过度的营利动机损害公共性。

    经济治理
    平台经济监管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进路——基于多案例的定性比较研究
    蒋国银, 杜思
    2023, 39(4):  125-143. 
    摘要 ( 148 )   HTML ( 5)   PDF (1675KB) ( 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常态化监管背景下识别平台经济监管绩效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优化,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构建主体-结构-任务-技术四维分析框架,通过对17个平台的监管路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发现多元参与、机构设立和规则建设、交易开放、数字转移作为前因条件无法单独影响平台经济的监管绩效水平;“制度主导”路径、“主体-技术”路径和“社会-技术”互动路径是影响平台经济监管效果的三条主要组态路径;通过开展价值共创下人机协同的全景式监管和敏捷治理视域下的动态适应性监管,可有效提升平台经济监管效能。

    法与治理
    NFT数字作品交易的法律风险与治理路径
    邓建鹏, 马滢滢
    2023, 39(4):  144-156. 
    摘要 ( 54 )   HTML ( 9)   PDF (1050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碍于事前预防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交易环节的管理漏洞,NFT数字作品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中心化平台运营风险以及违背金融监管法制的风险。层出不穷的交易乱象不断挑战既有的法律体系,也侵蚀着NFT的确权价值。为治理上述风险,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应当在明确NFT法律属性的基础上,构建法治化的风险治理路径。首先,在立法层面为各类交易主体设定法定权利与义务,完善全流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第二,落实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明确其权责属性;第三,优化金融监管原则,逐步推进合规的二级交易市场,激励交易平台主动寻求合规,形成自下而上的预防性治理体系。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