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洞悉法学的社会科学视角——苏力教授访谈录
    刘晗
    2008, 24(3):  5-12. 
    摘要 ( 2460 )   PDF (3763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者简介】苏力,出于1955年4月1日,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法哲学、法律学、法律制度、比较法学等。时间:2007年10月31日采访人:刘晗(北京大学法学院06级硕士生)刘晗(以下简称刘):近两年来,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比如去年出版的《法律与文学》以及用经济学对“海瑞定理”的解读,请问这些研究背后基本的想法是什么?苏力(以下简称苏):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只能如此。主要?...
    党委报告制的理论模型
    张书林
    2008, 24(3):  13-19. 
    摘要 ( 2560 )   PDF (3213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委报告制是十六大以来着重推进的,体现发展党内民主和加强党内监督精神的重要制度。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委报告制就必须确立这样的理论模型:科学界定党委报告制的基本内涵、剖析党委报告制的基本价值、论证党委报告制的得以成立的基本依据、深挖党委报告制的运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委报告制的基本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王征;林怀艺
    2008, 24(3):  20-26. 
    摘要 ( 2911 )   PDF (3154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民主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政治基础的地位来分析问题,从而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正确途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社会转型与国际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构建以和谐社会为共同愿景的学习型党政组织
    严国萍
    2008, 24(3):  27-32. 
    摘要 ( 2648 )   PDF (2759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学习型党政组织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学习型党政组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谐社会为共同愿景,以全面提升党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和主要内容,通过创设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党政组织文化理念、发挥领导者愿景的示范作用、以党政组织的部门或办公室为基本团队、不断提高公共政策能力、形成和增强可持续的组织学习力来实现,特别是通过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以落实。
    “天人相分”与人的尊严——荀子“天论”的一个侧面
    东方朔
    2008, 24(3):  33-39. 
    摘要 ( 2652 )   PDF (3101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荀子的“天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在他的整个思想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亦可认为,不探究荀子之“天论”则无以究明荀子之思想。本文盖无意全面描述“天论”的整个理论主张,而只是将视角聚焦于:在荀子“天人相分”观念之条列下,当“天”不再是人所依恃和委身的最高主宰时,当认识到人的世界与天的秩序之间并没有所谓的自然和谐之后,正是人藉由其“智”与“能”担负着董理天地、财官万物,使人间和谐,万物各得其宜的任务和责任,而正是对这种神圣任务的承担,乃显出人的尊严的获致。
    试论中国人的“关系理性”
    李芊蕾;秦琴
    2008, 24(3):  40-45. 
    摘要 ( 2982 )   PDF (2617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关系本位”的社会,这是儒家经典积淀的结果。本文将这种“关系取向”定位为“关系理性”,并在韦伯的理性框架内,将“关系理性”理想类型地划分为价值型“关系理性”和工具型“关系理性”。进而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行动者的行动遵循价值型“关系理性”的原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种价值型“关系理性”在市场导向的社会转型中,逐渐迂回地成长为了一种工具型“关系理性”。
    盖斯:意识形态的三种类型
    王晓升;李燕
    2008, 24(3):  46-50. 
    摘要 ( 3343 )   PDF (2399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蒙德·盖斯在《一种批判理论的理念: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意识形态的三种类型,即描述性意义(中性)、积极性意义(褒义)与批判性意义(贬义)上的意识形态。描述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对人类社会群体的特征和事实的描述和解释。积极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它能使社会群体的需要和利益得到最好的满足。批判性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幻象或虚假意识,但其中也包含了批判元素和部分被意识到了的价值倾向。这种意识形态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石或核心观点。
    论视听时代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变革
    陈科;范文涛
    2008, 24(3):  51-55. 
    摘要 ( 2431 )   PDF (2256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从以读写为主的交流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视听为主的交流方式。相对于读写时代,视听时代是从对语言文字符号读写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转向对音像、图像,影像等视觉、听觉文化符号进行视听解读交流的时代。它在以往有语言文字符号所创造的思维、符号空间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人类的视听、虚拟、网络、数字等空间,从而使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能力大大超越了原有的领域,摆脱了人对自然与语言符号的依赖,改变了人类感受世界、表达自我、相互交往的方式。研究视听时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变革,对于把握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认识规律,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治、法治、“官治”——论传统中国社会的官治性质及其影响的消解路径
    胡承槐
    2008, 24(3):  56-64. 
    摘要 ( 3107 )   PDF (433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在分析人治、法治范畴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指出人治概念不足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性;而沿着“人治——法治”分析框架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概括社会基本特性的逻辑理路,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官治”社会,“官——民”二元结构是它的基本特质,并对其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概要的叙述;最后文章分析了传统“官治”社会特性在现时代的具体影响及其消解的可能路径。
    乡镇债务产生与恶化的因素分析——基于组织特性、制度变迁、行政体制的视角
    赵明达
    2008, 24(3):  65-68. 
    摘要 ( 2420 )   PDF (2322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乡镇债务运行机制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机构的必然膨胀性和乡镇体制的内在劣根性两者的配合,这种乡镇政府自身特性是导致乡镇债务的内在根源。其次,新公共政策的出台挤压了乡镇政府的收入来源,却同时又增加了乡镇政府的支出,使得乡镇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再次,行政体制上的各种不合理之处,主要包括政府竞争、干部考核机制失范、公共教育压力巨大,是乡镇债务益发严重的根本原因。
    从村民到公民途中的宗族——关于宗族与政治发展研究的评论
    冯婷
    2008, 24(3):  69-74. 
    摘要 ( 2525 )   PDF (2977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发展的核心主题是政治民主化与政治整合。关于宗族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国内学界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宗族与村庄政治的关系——这是国内学界主要聚焦点;二是宗族与超越于村治的宏观政治发展的关系。本文着眼于民主化与整合两个维度,对上述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和相关观点作了评述。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要切实地认识、把握宗族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所必须进一步研究考察的几个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基于多中心治理机制的探讨
    顾金喜;李继刚
    2008, 24(3):  75-80. 
    摘要 ( 2477 )   PDF (2474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多中心治理机制出发,总结了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经验:首先表现为完善的地方治理法治体系,构建起公平的供给规则和制度规范;其次是政府的大力投入,兼与多元的供给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再次是“造村运动”与“造人运动”协力推进,加上完善的监督制度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治理提供必要的保障。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针对我国实践中存在的差距,提供了一些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建议。
    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的公务员教育培训
    孙波
    2008, 24(3):  81-84. 
    摘要 ( 2465 )   PDF (1879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型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
    乡镇债务产生与恶化的因素分析——基于组织特性、制度变迁、行政体制的视角
    赵明达
    2008, 24(3):  85-91. 
    摘要 ( 2505 )   PDF (3323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乡镇债务运行机制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机构的必然膨胀性和乡镇体制的内在劣根性两者的配合,这种乡镇政府自身特性是导致乡镇债务的内在根源。其次,新公共政策的出台挤压了乡镇政府的收入来源,却同时又增加了乡镇政府的支出,使得乡镇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再次,行政体制上的各种不合理之处,主要包括政府竞争、干部考核机制失范、公共教育压力巨大,是乡镇债务益发严重的根本原因。
    转型期我国土地征用政策执行失真的要因分析
    孙广厦;阿尔叶家
    2008, 24(3):  92-98. 
    摘要 ( 2581 )   PDF (3141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处于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国家治理和执行力建设的许多挑战,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实现有赖于政策的有效执行。本文以目前我国土地政策执行失真为视角,从中央与地方的非均衡利益、政策执行机制乏力、执行监督空缺等变量系统分析了地方政策执行失真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空间的存在、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和政策执行监督缺位的组合是土地征用政策执行失真最基本的行为和制度层面的原因。
    浙江专业市场代际跨越的现代化创新发展
    陶济
    2008, 24(3):  99-104. 
    摘要 ( 2371 )   PDF (2947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专业市场代表著称的浙江专业市场,在整体上不断地推进市场化、企业化、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从交易场所立市的第一代专业市场转变为交易关系兴市的第二代专业市场、交易需要强市的第三代专业市场,正迈向信息化、国际化、物流化的第四代专业市场。浙江专业市场与市场经济、服务产业与制造产业、市场体系与城乡建设互联互动而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专业市场代际跨越的现代化创新发展道路。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我国1978-2006年情况的分析
    汪菁;何大安
    2008, 24(3):  105-110. 
    摘要 ( 2408 )   PDF (2285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问题。但据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我国学者针对两者关系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对该问题作出概要理论分析和评判的基础上,搜集了我国1978-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数据,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以滞后为特征的因果关联,这种关联表明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尚存在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
    管晓永;陈红
    2008, 24(3):  111-117. 
    摘要 ( 2382 )   PDF (3269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表明,银行认为“信用差”而被拒之信贷门外的中小企业其担保贷款信用不仅不低,甚至远好于银行认为“信用好”的企业。这一事实不仅向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观、信用评价理论和实务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提示对中小企业信用认识和评价的偏误已成为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从理念、理论、实证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基本结构并建立起分析框架。
    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和谐互动
    赵国珍
    2008, 24(3):  118-122. 
    摘要 ( 2372 )   PDF (2166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纳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矛盾框架之下,基于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关系研究的回顾,从实证的角度论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和谐互动的关系,进而提出把制度创新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实现两者的和谐互动。
    我国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
    俞雪儿
    2008, 24(3):  123-128. 
    摘要 ( 2409 )   PDF (2560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浮出水面。作为十分重要但同时又极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对其防范不利时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后果。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的法律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