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雷云
    2008, 24(1):  5-10. 
    摘要 ( 3077 )   PDF (2769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中开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它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搞清楚这条道路的开辟与新时期新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的关系,才能加深认识这条道路的伟大意义,增强始终不渝地走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概念研究
    邵腾;周德红
    2008, 24(1):  11-15. 
    摘要 ( 2742 )   PDF (2295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过渡时期的含义,一是理想社会的含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含义,是一种学理意义上的含义,它基本上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实验室中而没有得到传播。这一含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概念在学理上有着某种相同或相通的之处。但是,马克思的含义是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化概念和扬弃私有财产这一历史基础上的概念。理想社会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了人的最高历史本性,即社会化本性的社会。真正领会马克思的这一学理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理解人类自由解放境界的深刻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写作160周年
    郝贵生
    2008, 24(1):  16-20. 
    摘要 ( 3233 )   PDF (2120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理论的浓缩、精华和集中概括。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背离“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倾向,英雄史观思想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导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出现曲折和反复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掌握“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并真正使之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基本素质和行动。
    专利联盟:成因、结构及其许可模式
    陈锦其;徐明华
    2008, 24(1):  21-25. 
    摘要 ( 2726 )   PDF (2164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对专利联盟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对专利联盟系统性的探讨并不多。本文首先分析了专利联盟的成因,在对三类专利关系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专利联盟的组织结构及其特征,最后归纳了专利联盟的三种许可模式。本文指出,为应对现有专利联盟的高额许可费,同时也为了成功推进我国自主技术标准的产业化,熟悉专利联盟的组织结构以及许可模式是十分有意义的。
    福利经济与劳动力市场创新:欧洲的观察与启示
    王志凯
    2008, 24(1):  26-30. 
    摘要 ( 2816 )   PDF (2283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洲福利经济的发展总是相伴着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这使得欧洲经济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本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福利稳步增加、社会就业不断扩大。欧洲社会保险制度的政治创新奠定了和谐的劳资关系;福利经济的劳动逻辑价值提高了公民的劳动参与度;“就业第一”的福利经济改革改善了劳动供给结构。借鉴欧洲的经验,中国应该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巩固和谐劳资关系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社会就业,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问题与创新企业的产生——中国国企改革新的路径选择
    王彦敏
    2008, 24(1):  31-38. 
    摘要 ( 4132 )   PDF (3223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把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视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回顾了中国国企改革的简要历程,剖析了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产权改革中的思维误区,指出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绩效的提高。相反,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组织能力,只有实现组织转变和管理控制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国企的效率低下问题。本文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能够产生创新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创新企业、打造企业竞争力将会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
    中外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研究
    曾光
    2008, 24(1):  39-44. 
    摘要 ( 2674 )   PDF (2652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的论争,其实证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中外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并对收敛性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难点、成因及其路径论析
    陈鹏键
    2008, 24(1):  45-48. 
    摘要 ( 2805 )   PDF (1899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和把握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难点成因及路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前提、基础。目前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难点在于“道德信仰困惑”、“双重人格”、“心理失衡”,其成因既有历史、现实的困素,也有主观、客观的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待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和党员干部自身的不懈努力。
    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转化
    江荣海;张学艺
    2008, 24(1):  49-53. 
    摘要 ( 3050 )   PDF (2127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情感及其产生原因,认为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是一种依附型的政治情感,主要围绕统治集团中的明君、贤相和清官展开,这种情感包括包括对皇权的崇拜,以及期盼“明君”、“贤相”和“清官”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情感同样需要实现现代转化,以建立农民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及政治制度与法治的情感。
    超越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的政治抉择
    赵爱庆;孙建军;赵佳维
    2008, 24(1):  54-59. 
    摘要 ( 2555 )   PDF (2645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历时20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本文在对“乡村典章”、“夏履程序”和“八郑规程”三种政治个案考察后认为:这三种个案具有许多同质性,它们的出现是人们在探索超越当下中国乡村治理模式所作出的必然政治抉择。
    基于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的类型分析[1]
    韩志明
    2008, 24(1):  60-64. 
    摘要 ( 2708 )   PDF (2159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社会治理的工具,良好的政策方案主要是由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两项标准来界定的。从有效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建构一个简化的政策方案的类型谱系。不同的政策方案处于这个类型谱系的不同位置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政策方案的丛林中,方案之间竞争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政策方案本身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在政治的世界中,政策方案的幸存或胜出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博弈。
    论任务型组织的舆论资源
    张康之;李东
    2008, 24(1):  65-69. 
    摘要 ( 2594 )   PDF (2408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的运营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其中,舆论环境是现代组织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常规组织的控制行为导向决定了它总是试图对舆论加以控制,结果,它既不能真正控制得了舆论,也不能防止舆论对它作出负面的批判性评价。与常规组织不同,任务型组织是一类为了承担特定任务而设立的临时性组织,这类组织的任务导向以及任务性质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总能成为舆论的中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把舆论转化为有利于组织运营的资源。任务型组织在获取舆论资源方面有着常规组织所不及的优势,同时,任务型组织也需要在组织信任关系的营建中去有效地维护舆论资源。
    对新型混合社会组织的初步探索——以杭州为例
    常敏
    2008, 24(1):  70-76. 
    摘要 ( 2658 )   PDF (2732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大量社会组织群体的分化、增生和整合,社会组织主体框架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混合型社会组织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主体结构模式和组织运作方式的一种制度创新。本文立足对现实中产生的新型混合组织性质、功能、类型、特征和作用进行全面阐述,分析当前该类组织的发展难题,提出扶持和规范该类组织发展的初步思路。
    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荣华
    2008, 24(1):  77-85. 
    摘要 ( 2646 )   PDF (4426KB)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积极加以推进。目前,浙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了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由“城镇保障”向“城乡统筹”转变,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全面介绍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及其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基本思路。
    完善民主参与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杭州市的经验
    安蓉泉
    2008, 24(1):  86-93. 
    摘要 ( 2550 )   PDF (3941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全面介绍了杭州推进民主参与机制的主要做法和创新性经验,包括:完善党委政府中枢决策机关的决策程序;创新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市民和利益相关人建议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专家学者政策咨询机制;创立政府、企业、市民三方思想交流和信息互动的“平台”;创建“满意不满意”各界评议政府政策与工作的民主考核机制;创制企业、社团、社区等不同阶层利益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建设需要研究的几个重要理念问题。
    浙江省劳资关系的分类特征探析
    汤美芳
    2008, 24(1):  94-99. 
    摘要 ( 2479 )   PDF (2555KB) ( 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资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目前专家学者对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很多,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劳资关系总体,对劳资关系的分类研究较少。本课题选取了杭州、温州、宁波、舟山四个市,对四个市的劳资关系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浙江省劳资关系的总体现状和分类特点,并进一步作了理论思考。
    基层民主实践与乡村治理绩效——基于温岭的调查与分析
    陈文正
    2008, 24(1):  100-107. 
    摘要 ( 2537 )   PDF (3005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基层民主的创新载体,民主恳谈促进了乡村社会和谐与民主治理结构的建构。民主恳谈的制度绩效正是在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民主恳谈促进乡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形成乡村公共决策的互动机制,达致合作型的乡村治理结构。
    科学原本属于人文
    曹文彪
    2008, 24(1):  108-114. 
    摘要 ( 2463 )   PDF (3013KB)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把科学与人文并列而提不但在逻辑上是混乱的,而且也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科学均属于人文的范畴。今天所谓科学与人文的相互并列,其实是指人文中的科学与人文中的非科学的并列。
    “和平发展”对外战略诸因素的思考
    李晓敏
    2008, 24(1):  115-118. 
    摘要 ( 2553 )   PDF (1791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确立“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从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国际大趋势和现实要求出发的,这是一条正确的和惟一能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对外发展道路,也是当代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无欲”、“愚民”和“小国寡民”——老子社会思想略论
    黄忠晶
    2008, 24(1):  119-123. 
    摘要 ( 2814 )   PDF (2045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民的境界提高到圣人的程度,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小国寡民”既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裘禾敏
    2008, 24(1):  124-128. 
    摘要 ( 2913 )   PDF (1998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无前例的“千年译经运动”——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着眼于创作思想、创作手法与创作题材等方面,试图剖析佛经翻译给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指出翻译在民族文化构建与创新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