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研究 ›› 2015, Vol. 31 ›› Issue (4): 82-88.

• 政治与行政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

□ 杨四海 程 倩   

  • 出版日期:2015-09-21 发布日期:2015-09-21
  • 作者简介:杨四海,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程倩,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和政府决策咨询。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3BZZ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个体发展语境中的公民精神培育研究”(编号:14YJA71003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公民精神培育研究”(编号:13ZZD011);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项目。

  • Published:2015-09-21 Online:2015-09-21

摘要: 当下中国社会缺失公共精神,已经基本成为学界共同持有的一个观点。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既涉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公共精神的关注,也包含中国研究者对公共精神普遍性的研究。中国公共精神研究的背景,不但包含全球化、后工业化以及国外学术发展的影响,而且涵盖中国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关系巨大转变的要求,国家民主政治改革和治理现代化发展诉求的提出。公共精神显现和发展的条件,是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的塑造。提升中国公共精神,学界在外部环境、主体培育、组织责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究。在生活政治和合作治理时代,公共精神的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