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论弱国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方柏华
    2003, 19(4):  4-8. 
    摘要 ( 2550 )   PDF (1764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弱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是相对于强国的综合实力及影响而言,弱国拥有相对较弱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因此,在一个或数个领域,弱国不一定就比强国弱,强国也不一定肯定比弱国强。同时,强国与更强国相比,前者变成了弱国;弱国与更弱国相比,前者变成了强国。强国有强国的国家利益,弱国也有弱国的利益。当今国际社会,尽管实力依然是国际关系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但弱国不会自甘其弱者的地位而由强国肆意凌辱,也必须设法维护弱国的国家利益....
    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蒋美凤
    2003, 19(4):  9-11. 
    摘要 ( 2700 )   PDF (1017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愈益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重要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就政治文明建设涉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略陈管见。一、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途径探析
    沈柏成
    2003, 19(4):  12-14. 
    摘要 ( 2579 )   PDF (1166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部署。实现十六大这一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牢牢把握发....
    全能主义政治与后全能主义社会的国家构建
    席晓勤;郭坚刚
    2003, 19(4):  15-20. 
    摘要 ( 3571 )   PDF (2340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能主义政治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色。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直接根源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全面危机,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而被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遇事谈判的二元政治形态所替代。因此,如何以新的理念构建后全能主义时代的国家形态就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键。一、全能主义政治:界定及特征全能主义政治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色。全能主义(tot....
    论执政党的合法性
    张明
    2003, 19(4):  21-23. 
    摘要 ( 2567 )   PDF (1129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法性是任何政治体系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所谓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其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执政党的合法性,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指执政党凭借其自身力量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在这里合法性不仅仅指执政党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而且体现为执政党领导与执政本身的领导的合理性、权力的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哈贝马斯说:“任何一种政治系统....
    绿党政治及对我们的启示
    李永伟
    2003, 19(4):  24-26. 
    摘要 ( 2479 )   PDF (1224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3年欧洲第一个绿党———“人民”党在英国的考文垂诞生,以后在德国、法国等地相继建立了绿党,在西欧形成了一个绿色政治地带。绿色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向后工业社会转化,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对传统物质主义支配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全球生态系统遭严重破坏的反应;也是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政治要求与传统制度和观念发生冲突的政治产物。一、绿党政治的创新与发展?...
    行政行为与行政制度:“经济—政治—道德”的三维视角透析
    江美塘
    2003, 19(4):  27-31. 
    摘要 ( 2409 )   PDF (1945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言行政行为,又称“公共管理行为”,它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基于行政行为的意义,不仅体现为法理层面的政府权力、即行政权的依法实施,也体现为经验层面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对行政权的具体运用,还体现为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行政对象(即行政法学所谓的行政相对人)于公共管理活动方面同行政权主体发生沟通与交往时作出的相关反应。因此,理解行政行为就必须将规范视角与经验视角统合在一起,必须将具体参与行....
    涂尔干论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
    冯婷
    2003, 19(4):  32-35. 
    摘要 ( 3162 )   PDF (1616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英国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曾指出:诞生于19世纪西方社会的社会学,其主旨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也就是要识别、理解所谓的现代性问题及其后果。而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交互作用而催生的现代性问题相应地也表现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侧面。由此,回顾19世纪的经典社会学理论家们的实质性思想,则可以发现他们也正是从不同的侧面切入现代性问题而展开各自的理论,并进而为现当代社会理论开启各?...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观
    赵峰
    2003, 19(4):  36-39. 
    摘要 ( 2411 )   PDF (1580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财富的不同态度,深刻影响了东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今天,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是历史发展必由之路。民富才能国强,国强才可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因此,如何看待财富,怎样谋取财富,如何支配财富,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无疑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每个中国公民生存状态的改善....
    文化和制度是社会变革的根本问题
    曾小华
    2003, 19(4):  40-45. 
    摘要 ( 2581 )   PDF (2286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古今中外的任何社会演进都可认作是社会变革。也就是说,所谓社会变革,是指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进程。社会变革是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系统改革。这样的一种社会变革,不是局部的政治改革,也不是单轨的经济改革,更不是具体的技术改革。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在内的所有社会层面的系统变革。社会变革在社会学理论中也称为社会变迁或社会变动。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认为:“社会变革指文化、....
    三次思想解放与温州经济发展
    邱明柱
    2003, 19(4):  46-50. 
    摘要 ( 2553 )   PDF (1777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当代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充满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都是对陈旧观念、传统理论的巨大挑战,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扬弃和重大发展,都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推动力和促进力。重温1978年以来的思想解放历程,有助于我们增强改革开放观念,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三次思想解放....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曹文彪
    2003, 19(4):  51-55. 
    摘要 ( 2401 )   PDF (1825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有利呢还是有弊?对这个问题的任何非此即彼的回答,看来都是错误的。本文所要提供的回答是:正像差不多任何科技成果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一样,科技进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一方面固然是积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当我们为人类的科技进步高唱赞歌的同时,似乎更有必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冷静地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与反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所谓人的全面....
    主体性观点和人民群众
    杜新华
    2003, 19(4):  56-59. 
    摘要 ( 2586 )   PDF (1389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这一讲话表明,党的三个代表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
    “商战”中的“商”应作何解
    廖祖义
    2003, 19(4):  60-64. 
    摘要 ( 2499 )   PDF (1825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末流行一时的“商战”一词,在寂静了几十年之后,再度在我国不少专著、文章和媒体频频出现,并由此引发了该如何把握该词原意的争论。新版(本文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该版)《辞海》“商战”条将其诠释为商业战争的别称和“商业竞争的形象性比喻”。[1] 笔者在拙作《“商战”的原意究竟是什么———与〈辞海〉“商战”条作者商榷》(下称《“商战”原意》,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中,认为源自郑观应笔下的“?...
    论信用的制度结构
    王建明
    2003, 19(4):  65-68. 
    摘要 ( 2384 )   PDF (1581KB) ( 1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用缺失,即失信,简单地讲就是违约。但由于契约既有明确契约,又有默认契约,因而对明确契约的违反或对默认契约的侵犯都应算入失信的范畴。我国现阶段,各类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重建社会信用刻不容缓。一、信用重建对制度结构的需求失信行为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作出的选择,即人们从失信行为中得....
    关于建立企业营销风险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
    陈家彬
    2003, 19(4):  69-72. 
    摘要 ( 2397 )   PDF (1352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销风险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有效地控制营销风险,在企业内部将组织机构设置、工作程序和方法、规章制度、资源保障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控制体。产生营销风险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企业生产方面的原因,又有市场竞争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控制好营销风险,就必须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组成营销风险控制网络。一、企业营销风险控制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定位1 建立企业营销风险控制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农村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徐小洪
    2003, 19(4):  73-76. 
    摘要 ( 2371 )   PDF (1444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计划经济时期农民劳动力产权制度安排及劳动行为“一般的财产关系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1]在计划经济中,农村劳动力产权实际上国有制,农民被剥夺劳动的自主权,并由此决定了农民的劳动行为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中国怎样进行工业化?工业化资金如何筹集?[2]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低生产力水平下,中国?...
    妇女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浙江省妇女问题研究会课题组
    2003, 19(4):  77-82. 
    摘要 ( 2490 )   PDF (2380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天然尺度。分析比较近年来的相关妇女研究成果和第一、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本课题组认为:近十年来,我国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双向的多层次的相关性发展态势,蕴含着三个层次的相关性。第一个层次表现为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在妇女教育、生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与我国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趋势,在这几方面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
    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多因素分析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龚上华;白小虎
    2003, 19(4):  83-85. 
    摘要 ( 2437 )   PDF (1084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界定:内涵与范畴所谓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以下简称人才评价) ,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形式和标准对人才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这一人才评价体系包括了三种意义的人才评价观念:一是作为鉴定人才的绩效、划定人才身份级别并作为智力劳动报酬依据的人才评价;二是作为鉴定人才潜能、预期未来绩效的技术手段的人才评价;三是作为人才开发体系内在部分的人才评价。前两者是学界的基本观点,后者整合了上述思想,?...
    论人才市场化的创新模式——人才租赁管理
    俞兴民
    2003, 19(4):  86-89. 
    摘要 ( 2579 )   PDF (1527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租赁是指由专门化的特殊企业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面向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对人才实行有偿租赁配置的行为和机制。这种专门化的特殊企业即人才租赁公司,打破地区、行业、单位界限,由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对人才按市场价格招聘,供给工资以及保健、医疗、社会保险等,在对人才进行开发、培训后,区别情况分别租赁给有需求的单位进行工作,完成任务后再回租赁公司等待下一次派遣[1]。人才租赁公司与用人单位之间采用功绩为主的....
    抗战时期的“肃托”——一个不能不说的问题
    王侃
    2003, 19(4):  90-92. 
    摘要 ( 2641 )   PDF (1259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之久。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各个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的爱国者们,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与敌寇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单就武装部队而言,抗战全面爆发后,“为国捐躯的官兵,计国民政府军陆军1319950人、空军4321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共死伤581267人”。如果军民合计,伤亡数量更高达“3500万人”。[1]就在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出于种种原因依附敌寇....
    贫富两类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差异分析——以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与方村村为例
    赵有富
    2003, 19(4):  93-96. 
    摘要 ( 2521 )   PDF (1679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1]要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本文以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与方村村为例,通过对贫富两类不同行政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照比析,找出贫困村之所以贫困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如何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对策。一、基本情况———白坑村。地处兰溪市东部海拔2....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