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研究 ›› 2021, Vol. 37 ›› Issue (1): 70-80.

• 浙江现象与经验 • 上一篇    下一篇

互构与适应:文化治理的乡村逻辑

姜亦炜   

  • 收稿日期:2020-10-21 出版日期:2021-01-20 发布日期:2021-01-20
  • 作者简介:姜亦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专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编号:18VZL002);南京大学2019年度博士创新创意研究计划(编号:CXCY19-17)

  • Received:2020-10-21 Published:2021-01-20 Online:2021-01-20

摘要:

为什么在江浙沿海既有拔地而起的乡贤馆、复兴的地方节庆,又有“联合土地庙”、“共享祠堂”这样的另类文化建构存在?该文试图证明这是文化治理在乡村互构与适应的产物。它的逻辑在于中国语境下的“强国家能力-强民间社会”形态,以及国家文化体系与世俗文化体系的分野,导致了文化治理在乡村表现为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互构,而在这种互构的过程中,双方不断的适应与调试最终引发了耦合与变异,导致了这种既有正统文化形塑,又有另类文化建构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展示这种互构,该文通过四个案例描绘了互构策略的四种类型:物态层面的空间再造与平行表征;行为层面的“征用”与“在场”;制度层面的引导规范与形塑传统;观念层面的话语重塑与剧本呈现。最后该文还呈现了这些互构策略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互构与适应, 国家与社会, 乡村文化治理, 逻辑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